首页 >> 资讯

【新景观 新亮点】人民公园今日开园! 天天快播

2023-06-30 15:02:53来源:北京大学人民医院

盛夏的清晨

一束阳光照在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者


(相关资料图)

伍连德的铜像上

在这里绿荫环绕

即使没有风

也能感受到丝丝清凉

成为老城区高楼林立间的

一道独特的景观

2023年6月30日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民公园

正式开园!

——今天来看病,正好见证了“人民公园”启用,在二环寸土寸金的医院里,竟然有环境这么好的休息的地方。今天这么热的天气,坐在这儿凉风习习,特别舒适!

——没想到医院里的小公园座位这么多!以前过道里座位有限,等待时只能站着,现在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座位,我们等待也有了去处,这才真的是为百姓办实事。

——我们来医院看病,多少会有些紧张和焦虑,门诊人多,遇到要等待的时候也会着急。现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能在公园里休息,确实能舒缓焦虑的情绪。

今天,来医院看病的患者见证了公园的启用,都惊喜万分,赞不绝口。

人民公园改造工程历时四十余天完成,将原有封闭区域改建为1500平方米、可容纳300余人休憩的公园区域,将各个空间极致利用,并提前竣工投入使用。

人民公园的启用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使院风院貌得到改善,搭建了医院文化展示新平台,打造了人民医院的亮点名片,成为医院的地标之一,是医院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大成果。

人民公园

公园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高大灌木、绿地、地势起伏营造自然景观,在有限空间尽可能扩容,对每个角落进行极致利用,安置座椅与休息区域,可容纳300余人休憩。

地面用砖铺设成的CH图案,是北京中央医院1918年建院时院徽,为Central Hospital(中央医院)英文首字母组成。CH旋转90度看,就是一张病床的床头,代表着105年来医院的责任与担当。

首任院长伍连德铜像矗立于此,是医院精神的象征,也见证着医院的发展。时空流转,精神永恒,文化永传。

在伍连德铜像后是“高山流水”石,伍连德院长就是“人民人”仰止的高山。人民医院105年历史波澜壮阔,文化源远流长,就如同生生不息的流水,浸润一代代“人民人”的心灵。

夜幕降临,独特设计的灯光景观,让人民公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。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,副院长王天兵、洪楠、杨帆,总会计师邓连府,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陈红松,党委副书记高杰、邵晓凤及党院办、宣传中心、基建处、总务处、保卫处、工会负责人,职工代表、社会监督员代表到场见证。

基建处处长姜可伟介绍人民公园情况。姜可伟处长表示,公园迅速建设并投入使用得益于院领导亲自规划推进,以及各兄弟职能处室的通力配合,是“人民人”智慧的结晶,是真正属于“人民人”的美丽角落。

“我是附近居民,是人民医院的老患者、老朋友,最近还多了一个光荣的新身份,成为了医院的社会监督员。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社会监督员崔月莉老师感慨道。“停车有位置了,车流通畅了,环境广阔优美了,现在每次来医院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变化,人民医院真的把我们的建议和患者的声音放在心上,真正做到了人民医院为人民!”

“作为27年的资深‘人民人’,看到医院日新月异发展,空间不断升级,打心眼儿里高兴!”职工代表、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由衷表示,人民公园是北京的一点绿,是西城的一抹云彩,是二环的一道风景,是“人民人”的“绿水青山”。人民公园更是“人民人”的“教育基地”,公园内首任院长伍连德铜像矗立于此,时刻提醒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思考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医生,如何做一个优秀的“人民人”。

王俊院长介绍了人民公园的建设初衷。医院结合自身发展需求、充分考虑患者需要,规划通行空间、绿化植被、打造休憩空间、重构建筑界面。突出“环境-心理-生理”现代医学模式,以及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应作用,将休憩空间、绿化植被融入患者的就诊环境,实现绿化、美化、亮化,改善了就诊环境、疏解了门诊压力,让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更足。

人民公园的启用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使院风院貌得到改善,搭建了医院文化展示新平台,打造了人民医院的亮点名片,成为医院的地标之一,是医院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大成果。

王俊院长、洪楠副院长为人民公园揭幕。

王天兵副院长、叶颖江主任为伍连德铜像献上鲜花。

急患者之所急 改善就医环境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地处市中心老城区,毗邻重要交通枢纽,周围楼宇林立,医院空间极其有限,医院也被这一问题困扰多年。

医院领导班子在王俊院长带领下,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,多次在院内及周围实地调研,讨论解决方案,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患者就诊感受。

患者的需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!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多次强调,“可以说,患者需要什么,我们就努力做好什么。”

医院从本已十分局促的内部“挤”空间,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,多次在院内及周围实地调研,讨论解决方案,想尽一切办法解决,努力实现改善就医环境、提升诊疗空间、扩容医疗空间。

01

门诊楼前重新规划人民广场,分区清晰,开阔整洁,并且实现人车分流。

02

西直门院区东门北侧、南侧分别新建L形廊,美观同时保证采光,连廊中新设置自助设备76台,新增人工服务窗口9个,极大优化了就医流程与速度。

03

医院将门诊楼北门的卷帘门拆除,取而代之的是带有院名、院徽、院训的文化墙,改善了院容院貌,彰显了百年老院的文化底蕴。现在,文化墙已成为医院地标之一。

04

医院北门医学标本采集中心实现标本采集“一站式”服务,配置全自动采血流水线,窗口抽血后可以迅速上机检测,减少了标本送检路途上的时间浪费,不但缩短患者采集等候时间,加快了出报告速度,更缓解了之前化验患者拥挤在门诊楼内的人流压力。(详情点击链接查看)

05

06

医院科学规划院内空地,重新规划患者停车场,清拆、腾挪设施,“腾笼换鸟”进行车位置换,打通患者就诊“最后100米”;对周边停车资源考察、实地走访及广泛征集意见,租赁社会停车场供员工停车使用。(详情点击链接查看)

07

通州院区移植病房完成改造,正式投入使用,全亚洲最大骨髓移植单体中心应运而生;介入诊疗中心、外科综合病房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、日间综合病区、血液科特检中心相继启用,为病房楼的病患花园安装制冷取暖设备,提升了患者等待时的舒适度。ICU扩容即将完成,原有15张床位将增至23张,缓解重症监护床位紧张的情况,日间手术室、干细胞采集中心近日将正式启用……

08

医院积极在院区地下找空间、租赁中仪大厦,将部分行政处室搬迁至地下与中仪大厦办公,将地上空间尽可能全部留给医疗使用,为医院腾挪出更多的诊疗空间,有效缓解了医疗发展空间瓶颈。

在今年下半年,西直门院区门诊楼加装扶梯、门诊楼日间手术室建设、生殖医学中心装修、特需诊疗楼改造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、雄安院区一期等重点项目将继续推进落实。

新景观、新亮点

百年老院焕发新生机

“人民人”凝心聚力

“人民速度”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

我们一直在路上!

供稿 | 宣传中心

摄影 | 田竞冉

编辑 | 张贺、李杨乐

声明 |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”(微信号:rmyy 1918)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