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资讯

人间事儿⑥丨郎铮:少年们,拔节长_全球速讯

2023-06-30 08:57:59来源:封面新闻

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王祥龙 周洪攀 四川绵阳报道

海报 罗乐
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
【资料图】

毕业快乐

岁岁年年烟火味儿,碎碎念念人间事儿。

四季流转,每个月都有专属的色彩和故事。

6月是热烈的,初夏阳光中,2023年过去一半。所有人都在这个月见证或者经历着各种各样的“毕业”。有人从上一个校园毕业,有人从上一份工作毕业,还有人,从自己的某些执念中毕业。

这些或大或小的毕业,都是人生的一次转场,代表着勇敢,拥有自我的探索和思考,以及,承接着已经铺展开的、新的开始。

于是,我们搜集了小学毕业、高中毕业、大学毕业以及工作转行的四个故事,这是人生的四个阶段,也是持续更新的人生讲述。

祝福所有人,毕业快乐,夏天快乐。

郎铮。

高考成绩揭晓后,郎铮把自己“藏”了起来。

几乎和每个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样。他买了新书,每天看书、打篮球、计划假期,在“‘敬礼娃娃’郎铮高考637分”冲上热搜的两天后,他很认真地告诉父亲郎洪东,不接受企业邀约,也减少接受采访,让热度慢慢淡去,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毕业生。

“这也是我和他妈妈的想法。”这段时间,郎洪东每天都会接到各种邀约,上节目的、免费旅游的、赞助奖励的,他都会婉言谢绝。更多时候,他挂在嘴上最多的,就是“我要回去问问郎铮的意见。”

对于这位从警30余年的警察而言,他从未框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父亲,更没去想过,儿子应该拥有怎样的成功。漫长时间里,他只是凭着直觉,保护着孩子,在不被过分聚焦和关注中长大。在成人礼上写给孩子的信里,他寄语郎铮,要有责任心、要有担当、要懂感恩、要心怀宽广。

“郎铮是个好娃娃,这样的保护是很有意义的。”作为郎铮的班主任,刘昌志的牵挂不仅限于这一个学生。在高考成绩揭晓的晚上,他面对媒体镜头,夸起学生就停不下来,“这个女生成绩好,跳舞钢琴都过了级”;“这个男娃娃很厉害,高考考出了最好成绩”;“这个一心要学医的娃娃,可以好好选个好学校了”……

对于这群老师而言,他们的自豪绝不仅限于出了几个高分考生,更在于每个学生都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,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。他们曾深深参与进了那些成长故事,又将退出其中,看着学生们飞往属于自己的高山。

这个夏天,少年们都在拔节生长。

少年游

高考前,高三(17)班的教室。

6月26日,绵阳东辰学校,郎铮所在的文科高三(17)班已经被重新收拾打扫出来,等着新一届的青春去填满。他们班的54名同学,都在这个夏天拿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。

班主任刘昌志的办公室还是高考前的模样。堆着高高书堆的桌子旁,有一张仅能容纳一人的行军床,在和学生一起冲刺的日子里,这里是他待的最多的地方。

——现在大概也是一样。

刘昌志清楚记得,高考揭榜的晚上高三老师们的激动。他看着郎铮一夸一大串,然后转头看看镜头,“让我再夸几句”。高三年级主任龚峰开心地喊着,“文科出了好几个630了,我还没吃降压药。”

“其实就是一种释放,大家都顾不了是不是面对镜头,是不是穿着短裤。”等刘昌志发完最后一条消息时,已经是次日凌晨四点。随后几天里,他和同事们为成绩理想的同学高兴,又操心着大家志愿的填报,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,就是一个一个电话去关心那些对自己的成绩没那么满意的学生。

“考好考坏,不是只看分数,而是看学生是否达到原本对自己的期待,和他们的日常水平。”一位学生今年高考成绩远超重本线,但也比他平日成绩要少了接近50分。他告诉刘昌志,自己决定先好好研究下志愿,把眼下能做好的事做好,不留新的遗憾。“看吧,这些娃娃,比我们想的还要成熟和优秀。”

事实上,在这些故事面前,高三年级的所有老师都觉得自己在见证着一场成长。

有的成长是努力后的收获。

高考倒计时50天,绵阳东辰学校高三同学的成年礼。

有同学给英语老师袁玉秀发信息,说着自己从刚进入校园时只有100分出头的英语成绩,到高考中达到141分的历史最高成绩。他从未把自己当作过英语尖子生,但他感谢是老师的鼓励让他一直在英语学习中向上攀登。

也有同学告诉语文老师王盼,对比120分的语文成绩,他更记住的是老师在最后冲刺阶段肉眼可见的心力交瘁,是每次没考好时老师所给予的安全感,他感恩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收获的爱与关怀。

当然,并非都是报喜。

有历史没有达到自己理想成绩的学生,依旧充满感激地告诉历史老师吴林光,自己喜欢他专业又风趣地讲课,也会记住他在大家心情低落的时候放他们出去上体育课,给大家买奶茶,“结果考得还是很差,就挺不好意思的”。

“要说高考对这些娃娃的影响,现在可能还不明显,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影响。”刘昌志喜欢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将自己的学生叫做“娃娃”。

他告诉这些“娃娃”们,少年游,自有百种姿态。有时的不如意并非绝对坏事,“用力将自己偏移的航道又掰回到原本期待的路径上的过程,其实又是另一种财富。”

长安花

去年9月,文科高三(17)班的同学为新入学的同学写欢迎卡片。

刘昌志喜欢每年高考后,学生们“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少年志气,而他们则会妥帖收藏下属于这些孩子的成长。

对于郎铮的父亲郎洪东而言,儿子的长大,他感触最明显的是在中考后。原本靠着超过800分的中考成绩升入高中的郎铮,在看见同班同学更高的成绩后,反思自己还没有真正拼尽全力,决定高中三年不会再打游戏。

“结果这三年,他就真的没有打过游戏。”郎洪东觉得,能将承诺付诸实践,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。在郎铮的高中时代,父子俩会一起打篮球、骑自行车,也会讨论新闻时事、中外历史,孩子的世界里,呈现出了更加广阔和多元的景致。

在家里,这位父亲为孩子挡住了外界的诸多聚焦,“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,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重。”而在学校,老师们也为郎铮营造了一个松快如常的氛围。

没人去打量郎铮身上“敬礼娃娃”的标签。每年的“5·12”汶川地震纪念日,学校都会组织升旗默哀,老师们的讲话中从未提及过“敬礼娃娃”的故事,更没有让郎铮去讲话分享过。而在家里,每年这一天,郎洪东就会和家人去给当年拍下照片的记者扫墓。在他看来,这是对朋友的缅怀,也是告诉孩子,不要忘记那些帮助和善意。

这样的“举重若轻”,不只是针对郎铮。少年人的成长,就在日常的每个间隙。

郎铮所在的班里有心思特别敏感的孩子,大家会担心他们的情绪内耗太大。但这样的关心并不会特别流露出来,而被溶解在日常的陪伴与散步聊天中,轻松的玩笑打闹中,分享的经验习题册中……

慢慢地,老师们发现,这群孩子早就具备了关心和善待身边人的品质。

高三接手这个班的语文和历史,王盼和吴林光坦言顶着很大的压力,担心被说经验不够,担心做得不够好。但这群学生总是能最早发现他们的情绪。于是,在对老师测评时,班主任刘昌志发现,一堆孩子正挤在一起,强调着“这里要加上‘我最最最亲爱的王老师’,这里要写‘我们都喜欢吴老师’,不然他们会失望的。”

当然,这群孩子也有让老师“揪心”的时候。

高考前,一位同学觉得自己状态不够好,从学校跑到自家小卖部,天天帮妈妈守摊算账。英语老师袁玉秀每天都会去看看,“我相信他自己会调整好自己,但也会忍不住关心他每天的状态。”

最终,这个孩子在高考中拿到了文科620分的高分。

凌云志

绵阳东辰学校高三(17)班毕业照。

王盼的手机里,保留着这些孩子的作文照片,在她心中,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成长。

有学生在描写时间时写道,“愿你在赶路的栉风沐雨中仍能数晨星、听风歌、观雨舞,仍能如林清玄般用一下午等一朵花开。”

“所以常常也会是学生们给我们带来启发。”王盼觉得,眼下,等到高考花开后,新的旅程如何开启,这群少年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。

面对媒体,郎铮说自己以后想要从事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工作。

郎洪东了解儿子,因为地震中手臂上留下的大块疤痕,让他无法通过军队体检,但回报社会的路还有很多,努力去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大学,见到更大的世界,然后将曾经得到的善意和鼓励,再传递给更多人。

也有学生沉浸于文学的世界,想要学中文,然后读研读博,一直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跋涉下去。还有想要学新闻的同学正在努力说服父母,王盼不是很了解这个行业,于是会问采访的记者,关于这个行业的报考建议。

少年自有凌云志,老师们相信学生的选择。

“因为他们具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了。”吴林光的手机里,收藏着在疫情封校期间,这群学生自发编的小花,这些巴掌大的花朵,被放在学校各个教学楼的入口,并留言,“欢迎不开心的同学拿走”。

同样的,在一次辩论赛,辩题是社会是会消磨人的个性,还是助长人的个性,班里一位女生的回复惊艳了所有人。

“我们都要能拥有明辨笃行的性格、独立思考的能力、自由的心灵。”

——这句话,写在高三(17)班的黑板上,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