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
不久之前,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》发布,统计了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。
按照2019年的消费水平计算,把孩子养到17岁的成本,大约需要48.5万元。
【资料图】
这个庞大的数字对于很多普通夫妻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压力。
就更不要说孩子成年后,还要为他们准备房车和彩礼嫁妆。
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过“丁克”的生活。
“丁克”是指选择不生育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有一对夫妻已经丁克20年了,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不需要孩子养老……
2
老于和新新是70后,当年因为相同的丁克理念走到了一起,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。
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个约定,那就是交够15年社保之后,去环游全世界。
2020年,新新41岁的时候,他们辞去工作提前退休,一起手拉手踏上了旅途。
两个人开车自驾游,来到西藏仰望过巍峨的雪山,也去往海边在沙滩上肆意奔跑。
不用为儿女的教育问题发愁,有的只是卸下沉重工作后,尽情做回自己的自由。
老于说:“我们已经活成了同一个人,走到哪里都是家。”
20多年的丁克生活中,夫妻二人相处和睦,除了偶尔在生活小事上拌拌嘴,他们没有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过任何争吵。
很多夫妻步入中年,都会面临事业瓶颈期、子女教育和给父母养老这三重问题,就像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。
家庭的压力和处处要操心的生活,早就把夫妻间的情谊消磨殆尽,日常中毫无幸福可言,只剩下无尽的争吵。
而老于和新新的选择,好像恰恰证明了,没有孩子,没有生活压力,夫妻婚姻之间的情感才会和谐。
但是维系情感的纽带,真的与孩子有关吗?
多多和龙哥也是一对丁克夫妻,他们是90后,步入婚姻也有几年的光阴了。
然而从多多分享到网络上的视频中,却完全看不出他们是一对夫妻,关系冷淡到都不如合租的室友。
每天早上起来,他们两人分别准备自己的饭,坐在同一张桌子上,没有任何交流,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不愿给对方。
二人唯一的交流就是共同照顾家里的狗狗,有时朋友来到家里也会喜笑颜开地说上几句话,但是人一走,两人又立刻将向上的嘴角弯下。
有天龙哥过生日,多多想缓和一下夫妻之间冰冷的关系,特地按照家乡的习俗为他准备了滚鸡蛋,可是他没有一句感谢的话,只是擦擦嘴扔下脏乱的盘子让妻子去洗。
他们没有孩子,不像其他家庭会为了没完成作业这种小事闹得鸡飞狗跳,但是和如同火山爆发激烈争吵的夫妻不同,他们冰冷如死水的关系也实在是太可怕了。
其实多多和龙哥刚刚步入婚姻的时候,也曾是一对恩爱和睦的夫妻,他们无话不谈,形影不离。
只是随着最初的激情褪去,生活终将回归琐碎的日常,多多总觉得空荡荡的房子里略显寂寞,她想要一个孩子的念头愈发浓烈。
她开始去关注母婴备孕相关的话题,偶尔也会给丈夫提一句:“有个孩子是不是也挺好的?”
丈夫却反问她:“你难道不觉得养孩子很麻烦吗?”
在多多的眼中,她想要一个孩子的目的,是想让夫妻的感情更上一层楼,有孩子的婚姻才算是完整。
毕竟当时选择丁克是年轻刚工作,步入社会压力大,养育孩子很耗费精力,现在有条件了为什么不能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呢?
她已经想象的到初为人母的喜悦了。
然而丈夫坚决反对的态度却把她吓了一跳:“你要是想要孩子,咱俩就离婚!”
龙哥觉得夫妻之间的情感不应该依靠孩子来维系,哪怕生活再平淡,也有属于平凡中的幸福,再多一个孩子,只会破坏这样的平静。
由于观念发生冲突,他们二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大,以至于发展到了互相不搭理对方的程度。
有时他们也会尝试通过一起散步遛狗的方式,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,可是一旦话题再次涉及到孩子,他们又会开始冷战。
在选择丁克的夫妻群体中,也有很多人半途后悔,人到中年,不得不冒着高龄生育的风险也要产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。
因为他们最初选择丁克的原因,就是单纯觉得养育一个孩子太过麻烦,在步入婚姻后继续保持爱情的新鲜感,是一件浪漫的事情。
可是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有了孩子,看到别人享受阖家欢乐的时刻,难免会心生艳羡,不禁会怀疑当时自己选择丁克的决定是否正确。
其实选择丁克也并不意味着一条路走到黑,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随着阅历的增加,而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想法,最后放弃丁克选择养育孩子,也是正常的。
当从恋爱步入到婚姻时,就不只是浪漫的爱情这么简单了,里面掺杂了亲情,更有夫妻对彼此间的责任和承诺。
伴随着年岁渐长,渴望成为人父母担起责任,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想法。
但是却有一个男生为了逃避这个责任选择了结扎……
3
《青年talk》的节目上,丁远在镜头前大大方方地说:
“我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,所以我去结扎了。”
他从大学毕业起就坚定了丁克的想法,以至于现在还没有遇到想法契合的女生一起步入婚姻,到现在已经10年了。
说起丁克的原因,他认为自己并不能承担好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,因为他无法保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,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无情伤害。
“生活就像赌博,真实的赌博输掉的是钱,可是孩子来到人间生活,赌的是命。”
丁远不敢去赌孩子降生之后的未来,一切都是未知的,为了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残酷未知,那么不让这个孩子到来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为了做的彻底些,他去医院做了结扎手术。
有人谴责丁远这样做是逃避成为父亲的责任,太自私自利了,为了让自己少点麻烦就去上手术台。
不过与其指责他的行为,不如说他这样做恰恰是负责的表现。
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,他没有信心保护好孩子,也没有能力引导后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,那么索性丁克,不给自己和社会造成负担。
如果一个孩子降生到世界上,在他成长到有能力独当一面之前就要忍受各种痛苦,那么这对孩子是残忍,对父母也是种折磨。
“没有必要去美化丁克,我不是不喜欢小孩,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。”
丁远从事过教育行业,私底下会有小孩喊他爸爸老师,这个时候他就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成就感,至少在孩子的眼中,他也有一个父亲的形象。
不过即便是这样,他也依然坚定选择不要孩子,不会用孩子的一生来获得短暂的满足。
因为在做手术的时候,他让医生多切除了一部分,不只是10年,哪怕是20年、30年,未来他也不可能会有孩子了。
其实像丁远这样决绝的人还是少数,有部分丁克的夫妻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后悔当时的决定,以至于下半辈子都在后悔中度过……
央视主持人康辉和妻子刘雅洁也曾是坚定的丁克一族。
两个人都在央视工作,平常的生活非常繁忙,出于对事业发展的考虑,他们决定不要孩子。
加上当时有关丁克的理念刚刚在国内传播开,这也成为了知识分子之间的一种风尚,不要孩子而依靠彼此的信任维持婚姻,是属于夫妻间独特的情调。
然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没有后代是万万不可的。
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
康辉的妈妈对他的做法就不理解,一直给他念叨想要个大胖孙子的事情,毕竟谁不渴望儿孙绕膝、子孙满堂的欢乐呢?
母亲的唠叨归唠叨,康辉只能用事业繁忙作为理由来搪塞,除此之外,他一直对父母孝顺体贴,是别人眼中的好儿子。
不过随着至亲之人接连离世,康辉也逐渐后悔年轻时做出丁克的决定。
他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并没有什么遗憾的事,唯一惋惜的,就是没有见到孙子。
毕竟在老一辈人的眼中,孩子是可以带来福气的,儿孙满堂是属于中国人一种特有的幸福。
为子女操劳忙碌,不是累赘和负担,为家人付出,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,这是甘之如饴的享受。
后来康辉在他出版的书中写道:
“如果能重来,我一定会要一个孩子。“
无论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,还是出于孝顺父母的心理,他确实是后悔了。
当一个人垂垂老矣时,回顾一生有着太多的遗憾,但是看到子孙满堂的场景时往往会释然,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会把自己的愿望和祝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。
除了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外,养儿防老也是传统的观念之一,但是这些选择丁克的家庭没有孩子,他们的养老又该如何解决?
4
截至2021年5月,我国大中城市约有60万丁克家庭。
甚至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,丁克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12.4%。
对于数量众多的丁克家庭来说,养老确实是一个大问题。
其实他们的规划中,养老总共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是退休阶段,这个时期,往往还比较年轻,有独立生活自理的能力,他们往往计划着趁着腿脚便利的时候,去四处旅行,做之前由于工作忙碌而没做过的事情。
第二是半护理阶段,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,即便可以自主进食穿衣,但一些繁重的家务劳动就没法做了,出门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,此时就需要请保姆来照顾。
第三是全护理阶段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。
很多人惧怕的就是老年出现后两个阶段的情况,所以把养老这件事与孩子挂钩,但是养老最重要的基础并非依靠亲情,而是钱。
就像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》统计的数据那样,养大一个孩子需要48.5万元,有人统计过如果算上成长过程中的补课费和以后的彩礼嫁妆,甚至可能要花100万。
丁克夫妻没有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,节省下的资金往往会被合理规划,用来购买养老的理财产品和保险。
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养老产业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,或许在未来几十年后,完善的体系并不需要丁克夫妻们太过操心相关的问题。
无论是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,还是为了保持情感的新鲜选择不生育,其实都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。
孩子是否诞生,都源自于夫妻之间的爱和责任,婚姻亦是如此。
那么你对丁克有什么看法呢?
关键词: